大西南经济圈形成的背景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国家的发展必须保持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大西南的开发与发展必须与国家其他各大经济区域的发展保持同步推进。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公报不仅为西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同时也为中国西南地区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综观国内的区域性发展,可谓势如破竹。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首都经济圈、大中华经济圈相继浮出水面,但所有经济圈几乎都集中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及文化发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奠定了各大经济圈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
东部各省区是重要的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资源条件和开放水平居全国前列,沿海有资金、信息、服务等优势,且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和营销能力,可以为中西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提供金融、物流、旅游等实质性的支持,能强有力地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战略规划(中国—东盟“10+1”区域是指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和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经贸往来日益加强,2001年双边贸易额增加到554亿美元,比10年前89亿美元增长了数倍。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初步建立,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近2.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达1.2万亿美元的经济区。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推进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一体化进程,将对中国与临东南亚周边区城经济合作模式、战略与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实施东南亚战略,既要参与它的国际性的区域性合作,同时更要参加其多角竞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全球的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都在尽可能地在世界各地快速流动,目的就在于如何寻找到更有效的合作途径与方式。因此,区域性合作要放在国际及国内的统一市场上来思考。西南的崛起,离不开与东盟各国,与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大合作。西南经贸大动脉的打通,会大大加快整个南中国经济的血液循环,促进整个大西南经济圈的形成。依据西南部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潜力,有望在三个五年计划内逐步崛起第二个“珠江三角洲”。
来源于:西部时报
凝心聚力强作风 砥砺奋进新征程——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全面启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2025年3月27日,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西促会)在京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
本文转载自中共济南市委市中区委宣传部4月1日下午,区委书记鞠正江在济南大厦会见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西部时报社长、西部控股董事局主席陈远东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快有关项目建设,开展高端智造等领
2025年3月25日,襄阳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华一行到访西部控股集团,双方就绿色生态汽车港、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园等项目进行了座谈交流。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西部时报社社长,西
3月11日下午,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西部时报社社长、西部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远东亲切会见唐山市丰南区政府副区长贾秀敏一行。双方就西部控股集团与丰南区产业合作、共谋发展深入座谈交流。执行总裁
在这个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西部时报》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引擎,再次书写传媒领域的新篇章。经过精心筹备,《西部时报》AI报童已正式上线,以智能化、个性化、场景化的服务,重新定义新闻阅读的体验版图,